2019年4月,张建利进入贵州民族大学工作。依托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喀斯特生态环境研究平台,张建利牵头组建了学院“乡村生态产业振兴研究中心”,围绕两山论成果转化与实践展开研究。先后主持贵州省重大专项课题1项,贵州省级财政科研专项1项,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1项,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2项,贵州省级水果产业发展专项课题1项,贵州科学院创新基金重点项目1项,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项,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。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,申请专利30余项,登记软件著作权18项,参与制定地方技术规程1项。
科技特派员,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
坚持产学研用一体,启发学生实践创新
2008年12月,张建利的团队成员在“中国天眼”附近田野里偶然发现了一丛绿苗。“此时正值冬季,其他植物都枯萎颓败,唯有这丛绿苗在喀斯特地貌薄薄的土层中长得旺盛,凭借经验和敏锐性,当即把这丛绿苗当作标本采回来研究,百香果就这么被科研工作者们发现了。”张建利说,“我们对百香果最初的研究目的就是要将它作为生态修复的先锋植物,后来才发现它有经济价值,于是研究思路随之转变,决定将生态修复和保护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,一干就是10余年。”
张建利在学院旁边的空地上,开垦出了100多平米的小基地,带领学生们种植树莓、蓝莓、桑葚、百香果、茶叶等植物,让学生们能根据自己的研究,随时栽培、实践。在植物生长的关键时节和关键点上,他就带学生们和自己一起去乡村这个更大的“实验室”观测植物生长指标,让学生们认识农村,了解实验室研究和真正田野种植的不同,“让我非常欣慰的是,每次带学生们出去实践,他们都会积极主动的和我交流、提问题,这说明他们在进步、在思考。实践是最好的老师,我们应该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科学、发现科学。”张建利说。(文/王少青 图/受访者提供)
张建利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教学实践。
文章来源:《贵州民族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gzmzyj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621/710.html
贵州民族研究投稿 | 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| 贵州民族研究版面费 | 贵州民族研究论文发表 | 贵州民族研究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贵州民族研究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